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东路38号东一时区南栋17楼
电话:0731-82230062
传真:0731-85451633
邮箱:hnfjw111@163.com
联系人:通振法师
2021年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白光长老圆寂五周年,为此,白光长老的弟子隆辉法师撰文《上人未曾远去——白光恩师圆寂5周年纪念》,纪念白光长老,回顾了师徒相伴的岁月,全文如下:
恩师白光长老,成都新津县人,俗名胡季林。1926年秋,诞生于自家祖屋。出生不久,母亲病逝,其后遂由祖父抚养成人。祖父信佛,常念观音神咒,上人自幼也跟着念观音神咒,其中影响,就在潜移默化中。1945年,上人高中毕业,入四川大学,做半工半读的“工读生”,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佛心内蕴,志向法海。1950年,上人至湖南南岳狮子岩出家为僧。师赐法号白光。1951年6月受持比丘戒。年底前往陕西终南山,住茅篷,面石壁,夜不倒单,精进修行9年。时势变幻,命运多舛,1960年以莫须有罪名,上人被捕入狱。是后备尝艰辛。
改革开放后,迎来佛教发展新时代。1980年,中国佛学院成立,上人出任教务副主任;1985年,任副教务长兼教务室主任。上人在中国佛学院任教16年,主讲佛经,教授书法,渐次桃李满天下。1996年,应普陀山方丈妙善老和尚礼请,上人遂常住普陀山,任普陀山学院副院长。岁月悠悠,上人年高,乃由弟子迎请,至弟子主持的道场药王古寺,继续修行,并安度晚岁。
上人生平坎坷。亲历军阀混战、抗战烽火,曾颠沛流离,难遇安宁。后来出家,又历经起起落落。但上人从不怨天尤人,总是自我检省。1973年国庆日,上人作长诗《自嘲》,跋文写道:“余五零年离家,没迹袈裟之下。数十年尝尽人生的辛酸苦辣,方始回头是岸,便觉阳春温暖,非从外得,自作自受,与人何关?写自嘲诗一章,以遣惭愧。”上人出家为僧后,青灯古佛,袈裟为伴,家人不知其寄身何方,尤不知他剃发入了佛门。几十年间所历人间酸甜苦辣,无人知晓。劫波无尽,而上人始终以常人之心面对。他人也许以为上人必是内心充满痛苦与煎熬,却不知恩公心如止水,早已释怀。他所言“回头是岸,阳光温暖”,看不出一丝怨愤与痛苦,已然是阳光在身,温暖洋溢,苦是“自作自受,与人何关”?只要内充满心慈悲,自然是淡然处世。这便是师父与常人的大不同处,是师父对佛法的了悟。
有位年轻人问上人:“如果让您重新选择的话,您是愿意颠沛流离呢,还是愿意舒舒服服呢?”师父坦然答:“颠沛流离……能学到东西,知道人生很苦、很难……”静默一阵,又言:“人,必是要心胸开阔。没有忧愁,像天地一样,什么东西都容得下。……心态很重要,人的主观意识很重要。”
的确如此,恩师的一生在面对各种顺逆因缘时,皆能体现出泰然自若的修养和境界。每每和恩师接触,探问他过往的痛楚;或者每当听他人述及一些关于他在昔日劳动改造过程中的艰难,师父总是淡然一笑,没有关于苦难的诉说,相反,更多的是认为自己的业因带来了苦难,自己自然应该承担这些业果,无须深陷懊恼之中不能自拔。人们称赞上人的道德、学问和修养,上人会真诚地用一句“惭愧!惭愧!”来回应。看不出欣喜,更没有傲气,只是一脸的平和。上人的人生磨砺,使他参透了人世,“浮生若梦杳无痕”,无须执着于得失悲喜。世事因缘聚合,业果显现,往互循环,不都是“花开花落还自了”吗?恩师不仅仅是这样认知的,在他的后半生,更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随缘应世的。
转眼间恩师圆寂五周年纪念日来临了。回首他老人家的法相英容,恍如昨日。1986年,我和几个同学去北京法源寺游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上人,他老人家很随和地对我说,以后放假有空闲了可以过来,我教你写毛笔字。其后我毛笔字没学好,却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法源寺找上人,每一次去,上人都安排我住在佛学院教务处的沙发上,每一次休息之前总会在沙发旁提前给我铺上被子。第二天又早早的就把牙刷毛巾给我备好,临走时还捎点零花钱。就如同俗家一位慈祥的爷爷对待晚辈一般无微不至。
因为贪玩又厌学,我渐渐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当我把这个念头告诉恩师的时候,老人家教诲道:出家不是儿戏,要耐得住寂寞,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当时因为年龄小,我也不懂这么多。在我的软磨硬泡下,长老答应了。因当时的种种原因,1988年,恩师先给了我100块钱,写了一封信让我带上,天津前往莆田广化寺,找到广化寺退居方丈毅然老和尚,由毅然老和尚替恩师代刀为我剃度。剃度后我就在广化寺修学了一段。后来我准备报考中国佛学院,因基础不扎实,对佛学领悟不够,我考了两次也没考上,而且恩师曾说过,“别人怎样考上的我不管,但你必须是靠真材实料的”。因为在中国佛学院求学未成,恩师把我交给了当时在九华山佛学院办学的圣辉大和尚,这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九华山佛学院求学期间,恩师对我仍十分关注,关心我的学习,对我极其严格,每一次去总会教导我好好上学,吃苦耐劳,鼓励中充满期盼。放假时我也会去看望恩师,继续向恩师领教。
从九华山佛学院毕业后,因缘际会,我来到天津峰山药王古寺,后来恩师因为身体原因,2013年底打电话给我,希望来天津看病安养,这让我有机会把上人接到药王古寺来颐养天年,这是我的幸运,能长时间地与恩师在一起了。
恩师在药王古寺期间,早晚功课从不懈怠。白天礼佛,晚上持诵《普门品》。上人常常对我说,他这条命是观音菩萨给的。恩师昔日入狱受难时,病苦交加,幸得故友暗中接济,才得以度过生死之厄。那时,患难之间,也结下了几位相扶相帮的狱友。出狱后,恩师一直未忘旧情,总是从自己微薄的单资中拿出钱來接济给无人赡养的狱友。不仅如此,上人也尽力帮助他人,他总是说,社会上苦人很多 能帮几个算几个。因而到他圆寂时,可谓身无长物。
恩师温和而慈悲,他的眉眼就真似孩童一般透着无邪与纯真。他还喜好种花草和蔬菜,有时候要是某个菜结出果实了,他会像孩子发现新事物一般高兴地指给大家看。
恩师在药王古寺静养期间,早晨起来喜欢养花种菜喂麻雀。隔三差五,就会去买点小米。喂不了一个星期,又得去买。他经常把小米撒在屋檐下的水泥地上,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不一会儿就又有麻雀飞过来,在树杈上叫,这时恩师就会躲到门后,偷偷开一道小缝看着。一会儿,麻雀就纷纷落了下来,嘴巴一啄一啄。恩师看着它们尽情地享用饭食,就像小孩子一样满心欢喜。
淡泊名利是他老人家的风格。比如穿衣吃饭,恩师穿衣服很朴素。在药王古寺时常有结缘僧衣和新海青,他不穿,送给常住的小和尚并说:想去上佛学院吗?多读书才好哩。他穿老修行的衣服。冬天就一件棉袄,腰间用一根带子系上就行了。手中拿着一根拐棍,就像古代老修行那种风范,给人以简朴的印象。他吃饭也比较简单,不讲究,斋堂做什么,他吃什么。他跟大众一样,从不特殊。
与恩师一起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他从不夸夸其谈,不讲空洞的大道理,更不会以长者自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给予我们警醒,并且总是以身作则,尽心做事,诚意待人。他关心青年成长、培养后进的人才大计,总是保持苛刻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生修养。终其一生,上人都以道德文章、精严修持赢得佛教界同仁、特别是青年僧伽的尊重和爱戴,是在平凡和朴实中透露着超尘脱俗气质的高僧大德。日常人们若是遇见他,他总是慈祥一笑,甚至有时候小师父们起晚了匆匆忙忙要去上殿,着急跑路与老和尚碰在一起,他也会主动让小和尚们先走,并开玩笑说,再晚些就敲引擎了。
每逢有信徒供养顶礼时,恩师总会以“惭愧”回应!“惭愧”二字,令人记忆深刻。这不只是一个冰冷的词语,而且是老和尚给大家传的法,传的道,他在告诫我们:人须常怀惭愧之心,这不是什么羞愧难当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之事,仅仅是一份初心!恩师每次送居士出门时,都会说:“祝你身心平安、吉祥如意!”也许世间的福报,都包含在这八个字里面。上人常说:“能放下即是平安,常宽容即是吉祥。”
《庄子》云:“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上人的慈光化物,也是如此。走进恩师房间,顿然让人感到平易、朴实、安宁。正如恩师常常题写的“虚室生白”,他的房间和他整个人,都给人这样的感觉。有小和尚说每次看见白老在观音菩萨前缓缓问讯,便每每为之感动,精神为之凝聚而清澄,始知天地有大人相者。
恩师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宁静、隐忍、宽容、淡泊之心,浅笑看花开,无争赏叶落,随缘自适。那般音容笑貌,常在我心中荡漾,恍如昨日。而不知不觉间,恩师已经圆寂五周年了。
2016年10月26日13时,恩师在天津峰山药王古寺本寮,在大众师的声声佛号中安祥示寂,世寿91岁,戒龄65夏。
佛教舍利有不同种类,一般分为全身舍利、碎身舍利。而全身舍利是不需要经过火葬,并且也不会腐朽,俗称“金刚不坏之身”。恩师未寂后,未火化,以法体坐缸。2019年12月1日,药王古寺举行恩师坐缸开缸仪式,令人惊奇的是,恩师法体坐缸三年,肉身不腐,圆满修身成了真身舍利。佛家认为,高僧示寂,形成“肉身菩萨”,其生前必有高尚纯洁的内心,有精进不懈的修行,才能达到肉身千年不腐。自古以来,许多得道高僧留下不坏肉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祖惠能,此外九华山佛教圣地也有多尊肉身舍利。而在北方寺庙中肉身菩萨极为罕见。恩师能修成肉身菩萨,足见其修行之不凡。
恩师的金身已安奉于药王古寺舍利殿内,供四众弟子及生前友好瞻仰!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评价:白光老法师不仅在恢复佛学院初期,于百废待举、创业艰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中后期,同样做出大的贡献。历届学僧忘不了他,就是学院健在的领导、同事,以及法师、教师们,同样敬重他,忘不了他……
我的法师父圣辉大和尚多次赞叹上人说你师父是当今社会上一位真正的修行人、老实人,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师长!
五年来,恩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恩师的教诫训导,时常回荡在我耳畔。我至今也仍旧祈请恩师,能够不舍众生,还来娑婆度众生!
弹去尘埃心境清,
一念佛莲净静弘。
万物浮华终归空,
生灭无住任西东。
惭愧弟子隆辉
写于天津峰山药王古寺丈室
2021年9月9日